懷錢唐故人簡應中父

· 楊載
幾年流滯客京師,每憶江邊話別離。 落魄已甘心似鐵,蹉跎無奈鬢成絲。 草玄思苦無人問,彈鋏歌長只自悲。 滿目塞雲飛去盡,倚筇獨立更多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滯:滯留,停留。
  • 京師:京城,這裏指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 江邊:指錢塘江邊,錢塘即今杭州。
  • 落魄:形容人失意、潦倒。
  • 草玄:指草書,這裏可能指書寫草書,也可能比喻自己像草書一樣潦草無序的生活狀態。
  • 彈鋏:彈撥劍鞘,古代文人常以此表達自己的不滿或悲憤。
  • 塞雲:邊塞的雲,這裏可能指邊塞的景象,也可能比喻自己的境遇如邊塞般荒涼。
  • :一種竹子,這裏指竹杖。

翻譯

幾年來,我滯留在京城,每每回憶起在江邊與故人話別的情景。 我已經習慣了失意潦倒,心如鐵石,無奈歲月蹉跎,鬢髮已成絲。 我想要書寫草書,卻無人問津,彈撥劍鞘,歌聲長長,只有自己感到悲傷。 眼前邊塞的雲飛散盡,我獨自倚着竹杖站立,更多的時候,我只能獨自沉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京城滯留多年後的孤獨與無奈。詩中,「流滯」、「落魄」、「蹉跎」等詞語描繪了作者的生活狀態,而「草玄思苦」、「彈鋏歌長」則反映了作者內心的苦悶與無人理解的悲哀。最後兩句以邊塞的雲和獨自倚杖的形象,加深了詩中的孤獨與沉思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以及對現實境遇的感慨。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