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觀桔槔論

吾觀桔槔論,力鮮功倍鈞。 如何端木氏,乃見汲者嗔。 哲王肇先基,辛苦貽子孫。 聖人貴萬全,小利曷足雲。 偭彼憸人徒,啓此僥倖門。 海艘歲萬漕,便利毋與倫。 至今百餘年,不復事討論。 遂使奸雄徒,窺測見本根。 炎方多長蛇,時效猛虎蹲。 兵交十年來,氣運固有因。 聖人尚包荒,政令務因循。 乃知堯舜理,乾綱是寬仁。 昔嘗賦車攻,會同如星奔。 仰觀千載前,誰能繼先塵。 嵩靈誕嘉祥,降此甫與申。 方叔及召虎,聖人周宣君。 中興眉睫間,河嶽亦精神。 我皇以武姿,哀痛怛下陳。 茂哉垂九葉,度建萬國春。 竄伏恐已逸,安能睹乾坤。 執筆等太史,磨崖勒雄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桔槔(jú gāo):古代的一種汲水工具,類似於轆轤。
  • 端木氏: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zhào):開始。
  • (hé):何。
  • (miǎn):違背,背離。
  • 憸人(xiān rén):小人,指品行不端的人。
  • 僥倖(jiǎo xìng):僥倖,意外獲得好處。
  • (cáo):水運,特指運糧。
  • 曷足雲:何足道哉。
  • 包荒:包容荒野,比喻寬容大度。
  • 因循:沿襲舊法,不加改革。
  • 乾綱:天道,指宇宙萬物的規律。
  • 車攻:古代的一種戰車。
  • 會同:會合,聚集。
  • 嵩靈:指嵩山之神靈。
  • :產生,出現。
  • 甫與申:指周代的賢臣甫侯和申伯。
  • 方叔及召虎:周代的兩位賢臣。
  • (dá):悲痛。
  • 茂哉:美好啊。
  • 垂九葉:比喻長久。
  • 度建:建立,創建。
  • 竄伏:躲藏,隱匿。
  • 磨崖:在山崖上刻字。

翻譯

我觀察桔槔這種汲水工具,雖然力量有限,但功效倍增。爲何端木氏,卻因汲水者而生氣。聖明的君王開創基業,辛苦留給子孫。聖人重視萬全之策,小利何足掛齒。背離那些小人,開啓僥倖之門。每年海運萬船糧食,便利無比。至今百餘年,不再討論此事。使得奸詐之人,窺見本源。南方多有長蛇,效仿猛虎蹲伏。十年來戰爭不斷,氣運自有原因。聖人依然寬容大度,政策沿襲舊法。由此可知堯舜治理之道,天道寬仁。昔日曾賦詩讚美戰車,會合如星奔。仰望千年之前,誰能繼承先賢。嵩山神靈降下吉祥,出現甫侯與申伯。方叔及召虎,是周宣王的聖人。中興之業轉眼間,河山也顯精神。我皇以武姿,悲痛地下陳。美好啊,長久傳承,建立萬國春。躲藏恐怕已逃逸,怎能看見乾坤。執筆如同太史,在山崖上刻下雄文。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桔槔的觀察,引申出對國家治理和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詩中,「桔槔」象徵着雖小但有效的工具,與國家治理中的小利相對比,強調聖人應追求萬全之策。詩中還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顧,表達了對國家興衰的關切和對聖明君主的期望。最後,詩人以執筆刻石的意象,寄託了對歷史記錄和文化傳承的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

李士瞻

元南陽新野人,徙漢陽,字彥聞。順帝至正十一年進士。闢中書右司掾歷吏、戶二部侍郎。累拜樞密副使。條上二十事,帝嘉納,遷參知政事。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封楚國公。有《經濟文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