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八日己酉臺臣傳旨拜廣東僉憲賜四品服入覲謝恩作
皇華遣使見成周,直指巡行漢禮優。
豈意非才登此選,共知淵慮遍南州。
嚴鄉公論應多忝,烏鳥私情得少酬。
萬里舉頭天只尺,能忘珥筆侍前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皇華:指皇帝的使者。
- 直指:直接指派。
- 巡行:巡視各地。
- 漢禮優:漢朝的禮儀非常優越。
- 非才:自謙之詞,意指自己才能不足。
- 登此選:被選中擔任此職。
- 共知淵慮:共同瞭解深遠的考慮。
- 南州:指南方的地區。
- 嚴鄉公論:嚴格的公衆輿論。
- 多忝:多有愧疚。
- 烏鳥私情:比喻微不足道的個人情感。
- 得少酬:得到很少的回報。
- 天只尺:比喻距離很近。
- 珥筆: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戴的筆,象徵着記錄和傳達皇帝的旨意。
- 前旒:皇帝的冠冕前的玉串,代指皇帝。
翻譯
皇帝派遣使者如同成周時期的盛況,直接指派我巡視各地,漢朝的禮儀顯得格外優越。 我自知才能不足,卻意外地被選中擔任此職,共同瞭解深遠的考慮遍及南方地區。 面對嚴格的公衆輿論,我深感愧疚,微不足道的個人情感得到很少的回報。 萬里之外,擡頭望去,天空近在咫尺,怎能忘記我作爲記錄和傳達皇帝旨意的官員,侍奉在皇帝面前的職責。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忠誠和對職責的重視。詩中,「皇華遣使」和「直指巡行」描繪了皇帝的權威和使者的使命,而「非才登此選」則體現了作者的自謙和對職責的敬畏。最後兩句「萬里舉頭天只尺,能忘珥筆侍前旒」深刻表達了作者無論身在何處,都不忘自己的職責,始終忠誠於皇帝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高尚的政治情懷和堅定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