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紅袖:紅色的衣袖,代指女子的衣衫。
- 輕揎:輕輕地挽起。
- 玉筍:形容女子纖細的手指。
- 鞦韆:一種遊戲設施,懸掛在架子上,人坐在或站在上面來回擺動。
- 畫板:此處指鞦韆的踏板。
- 仙子:指美麗的女子。
- 墜雲軒:形容女子盪鞦韆時輕盈如仙,彷彿從雲端墜落。
- 翡翠鈿:用翡翠製成的頭飾。
- 髻鬆:髮髻鬆散。
- 柳葉偏:形容髮髻鬆散後的樣子,像柳葉一樣斜垂。
- 花徑:兩旁種有花的小路。
- 笑捻:微笑着捏着。
- 春羅扇:用春羅(一種輕薄的絲織品)製成的扇子。
- 玉腕:形容女子潔白的手腕。
- 黃金釧:金制的手鐲。
翻譯
紅色的衣袖輕輕挽起,纖細的手指握着鞦韆的繩索。鞦韆的踏板高高懸掛,美麗的女子如同仙子從雲端輕盈墜落。她的額頭上翡翠頭飾已經殘缺,髮髻也鬆散得像斜垂的柳葉。在花間小路上,她微笑着捏着春天的羅扇。潔白的手腕上,金色的手鐲發出清脆的響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美麗女子在春日裏的悠閒生活場景。通過「紅袖輕揎」、「玉筍挽鞦韆」等細膩描寫,展現了女子的優雅與輕盈。詩中「仙子墜雲軒」一句,巧妙地運用比喻,將女子盪鞦韆的姿態比作仙子從雲端墜落,增添了一份超凡脫俗的美感。後文通過「笑捻春羅扇」和「玉腕鳴黃金釧」的描寫,進一步以細節刻畫女子的溫婉與高貴。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望江亭中秋切鱠(第四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沉醉東風 》 —— [ 元 ] 關漢卿
- 《 望江亭中秋切鱠(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杜蕊娘智賞金線池(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竇娥冤 · 滾繡球 》 —— [ 元 ] 關漢卿
- 《 狀元堂陳母教子(第四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碧玉簫 》 —— [ 元 ] 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