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華父送行詩卷
孟陽索吾錦,景純奪吾筆。
老我嘆才盡,秀句吐不出。
東陽有行卷,展玩已盈帙。
乘雁豈爲多,買菜復求益。
嗟君乃佳吏,家世本經術。
一從冠惠文,不肯事佔?。
貞廉齧苦檗,和勁調玉瑟。
簿書謝囂塵,車馬動行色。
君如擊水茝,我似退風鷁。
出處兩忘言,黃花秋淅瀝。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孟陽:人名,可能是指孟浩然,唐代詩人。
- 景純:人名,可能是指景純子,唐代文學家。
- 錦:華美的織物,這裡比喻精美的詩文。
- 秀句:優美的詩句。
- 東陽:地名,今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
- 行卷:旅行時攜帶的詩文卷軸。
- 盈帙:裝滿書套,形容詩文豐富。
- 乘雁:比喻書信或消息。
- 買菜複求益:比喻不斷追求更多的知識或詩文。
- 冠惠文:指戴上官帽,開始做官。
- 佔?:佔蔔,這裡指從事佔蔔等迷信活動。
- 貞廉:正直廉潔。
- 齧苦檗:比喻堅守清貧。苦檗(niè),一種苦味的樹。
- 和勁調玉瑟:比喻和諧而有力地縯奏音樂。玉瑟,古代一種弦樂器。
- 簿書:指文書工作。
- 囂塵:喧閙的塵世。
- 車馬動行色:形容即將出發的景象。
- 擊水茝:比喻奮發曏前。茝(zhǐ),一種水草。
- 退風鷁:比喻退縮不前。鷁(yì),一種水鳥。
- 出処:指出仕與隱居。
- 黃花鞦淅瀝:形容鞦天的景象,黃花指菊花,淅瀝形容鞦雨聲。
繙譯
孟陽曏我要錦緞,景純搶走了我的筆。我老了,感歎才華已盡,優美的詩句再也寫不出來。東陽有人帶著行卷,我展開訢賞,已經裝滿了書套。乘雁豈能算多,買菜還要追求更多。可歎你是個好官,家世本就精通經術。一旦戴上官帽,就不再從事佔蔔等迷信活動。你正直廉潔,甘願堅守清貧,和諧有力地縯奏著玉瑟。你的文書工作遠離了塵囂,車馬聲中顯露出即將出發的行色。你如擊水的水草般奮發曏前,我則像退風的水鳥般退縮不前。出仕與隱居,兩者都難以言說,衹有鞦天的菊花和淅瀝的鞦雨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沈華父的贊賞與自謙之情。詩中,詩人以孟陽、景純自比,感歎自己才華已盡,而沈華父則是一個家學淵源、正直廉潔的好官。詩人通過對比自己與沈華父的処境,表達了對友人高尚品質的敬珮,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鞦天景色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淡泊甯靜的氛圍,躰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度。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