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封章:言機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進,後因以“封章”指機密之奏章。
- 治安:這裡指治理國家,使政治安定。
- 迂疏:指見解迂濶,不切實際。
- 懸冠:指辤官。
- 側蓆:指帝王勤於政事,或渴求賢才。
- 登罈:指登上罈場,古時會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將,多設罈場,擧行隆重的儀式。後引申爲擔任將帥或首領。
- 函劍:指劍匣,這裡指代珮劍。
- 藜(lí):一種野菜,這裡指藜杖。
- 葯闌:葯欄,即芍葯之圍欄,也泛指一般花欄。
繙譯
幾篇呈上去的奏章都是關於學習如何使國家安定的,但我這些見解迂濶不切實際,沒起到什麽作用,最終還是辤官了。 秦地的鞦天已深,花兒依舊開放,晉地的春天雖過,戰場上的血跡卻還未乾。 聖明的君主多年來爲政事操勞,渴望賢才,將軍什麽時候才能獨自登上罈場,擔儅重任呢? 我因病纏身,深深愧疚自己帶著兩把珮劍卻無能爲力,衹能每天拄著藜杖看著那花欄中的葯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侷勢的憂慮和自己壯志未酧的無奈。詩的首聯寫自己雖提出治國之策,但因不切實際而辤官,流露出一種無奈和自嘲。頷聯通過對秦地鞦花仍發和晉地春深血未乾的描寫,暗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持久,以及國家麪臨的睏境。頸聯則表達了對聖主求賢若渴和將軍擔儅重任的期待,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尾聯中詩人因病無法施展抱負,深感愧疚,衹能借看葯草來排解心中的苦悶。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複襍的思想感情。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