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趙太祖與韓王蹴鞠太宗石守信楚昭輔党進環而觀之
紫微垣近一小星,作戲敢與太陽敵。
諸將旁觀信雄武,不逃書記收兵策。
開封府尹真天人,受譖朱崖疑老臣。
幸自宮中啓金匱,忍使涪陵竟隕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微垣: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官之一,象征皇帝的居所。
- 作戯:這裡指玩耍或競技。
- 太陽:比喻皇帝,這裡指趙太祖。
- 雄武:英勇威武。
- 書記:這裡指記錄史事的人。
- 收兵策:指結束戰爭的策略。
- 開封府尹:指趙匡胤,即宋太祖,他曾任開封府尹。
- 天人:超凡脫俗的人,這裡指趙匡胤。
- 受譖:受到誣陷。
- 硃崖:地名,這裡可能指趙匡胤被貶的地方。
- 疑老臣:懷疑老臣的忠誠。
- 宮中啓金匱:指宮中重要的決策或秘密。
- 涪陵:地名,這裡可能指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即宋太宗。
- 隕身:死亡。
繙譯
趙太祖就像紫微垣中的一顆小星,敢於與太陽般的皇帝競技。 周圍的將領們旁觀,相信他的英勇威武,卻沒有記錄下結束戰爭的策略。 開封府尹趙匡胤真是個超凡脫俗的人,卻因受到誣陷而被貶至硃崖,懷疑老臣的忠誠。 幸好在宮中開啓了重要的決策,卻忍心讓涪陵的趙光義最終隕落。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趙太祖與太陽的競技,展現了趙太祖的英勇與威武。詩中“紫微垣近一小星”與“太陽”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趙太祖的非凡氣質。後文通過描述趙匡胤的遭遇,揭示了宮廷鬭爭的殘酷與複襍。詩中的“受譖硃崖”與“忍使涪陵竟隕身”表達了作者對趙匡胤遭遇的同情與對宮廷政治的批判。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歷史人物的命運折射出時代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