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梅子馬方子公飲北安門

閒對枯槎與釣緡,暮雲斑駁似龍鱗。 青山不許談新事,白鳥如曾狎故人。 宮閤參差十里水,衣冠包裹一生塵。 西門車馬東門月,冷熱從誰問假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ián):同「閒」,空閒。
  • 枯槎(chá):枯樹枝。
  • 釣緡(mín):釣魚的線。
  • 斑駁:色彩相雜,不純一。
  • 龍鱗:比喻雲彩的形狀像龍的鱗片。
  • 宮閤(gé):宮中的小門,這裏指宮殿。
  • 參差(cēn cī):不齊的樣子。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這裏代指士大夫。
  • 冷熱:比喻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翻譯

閒來無事,對着枯樹枝和釣魚線,傍晚的雲彩斑駁,像是龍鱗一般。 青山不允許我們談論新近的事情,而白鳥似乎曾經親近過故人。 宮殿參差不齊地分佈在十里水邊,士大夫們的一生都被塵世所包裹。 西門的車輛和馬匹,東門的月光,世態炎涼,真假難辨,又有誰會去關心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閒適的景象,通過對枯槎、釣緡、暮雲等自然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青山不許談新事」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塵世新事的超然態度,而「白鳥如曾狎故人」則透露出對過往友情的懷念。後兩句以宮閤、衣冠爲背景,暗喻了士大夫們被塵世束縛的無奈,結尾的「冷熱從誰問假真」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和對真假難辨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對超脫世俗的嚮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