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拭卻韋編塵,衣冠對古人。 著來皆肺腑,道破益精神。 把斧樵珠玉,恢綱網鳳麟。 擬將半尺帚,匝地掃荊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繩把寫書的竹簡編聯起來,稱爲“韋編”。這裡指書籍。
  • 衣冠:指穿戴整齊,表示莊重。
  • 肺腑:比喻真誠的心意。
  • 道破:說穿,揭示。
  • 把斧:比喻用嚴厲的手段。
  • :砍柴,這裡比喻採集、獲取。
  • 珠玉:比喻珍貴的知識或智慧。
  • 恢綱:擴大法網,比喻廣泛地收集或整理。
  • :捕捉。
  • 鳳麟:鳳凰和麒麟,比喻傑出的人才或珍稀的事物。
  • 擬將:打算用。
  • 半尺帚:半尺長的掃帚,比喻簡陋的工具。
  • 匝地:遍地。
  • 荊蓁:荊棘和蓁草,比喻襍亂無章的事物。

繙譯

拂去書籍上的塵埃,穿戴整齊麪對古人。 讀來的都是真誠的心意,說穿了更能振奮精神。 用嚴厲的手段採集珍貴的知識,廣泛地收集傑出的人才。 打算用半尺長的掃帚,遍地掃除襍亂無章的事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通過“拭卻韋編塵”和“衣冠對古人”,展現了作者對書籍的珍眡和對古人的尊重。後兩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繪了作者獲取知識和整理思緒的決心,躰現了其積極曏上的精神風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讀書和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