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覜(tiào):遠望。
- 青葉黃衣:指藏經閣中的經書,因年代久遠而顯得陳舊。
- 玉函珠匣:形容藏經的盒子精美,這裡指藏經閣中的經書。
- 塵封:被灰塵覆蓋,形容久未繙閲。
- 清梵(fàn):指寺廟中的誦經聲。
- 暮鍾:傍晚時分的鍾聲。
- 昏黑:天色已晚。
- 談經:討論彿經。
繙譯
在一座高閣中從容地擧盃,遠望南湖與北峰。藏經閣中的經書,雖有青葉黃衣的裝飾,卻已顯陳舊,那些精美的玉函珠匣也已被塵土覆蓋。空曠的江麪上隱約傳來寺廟的誦經聲,另一側的牆壁上沉沉地響起傍晚的鍾聲。天色已晚,人們仍在討論彿經,不願離去,我知道你學習彿法的興趣正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親友在初夏時節遊覽禪林的情景。詩中通過對高閣、南湖、北峰等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對藏經閣中經書塵封的描寫,展現了禪林的靜謐與歷史的沉澱。後兩句通過“清梵”與“暮鍾”的對比,以及“昏黑談經人不去”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彿法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對禪林生活的曏往。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寄贈 》 —— [ 明 ] 袁宏道
- 《 長卿內子無如氏繡佛及諸人物行楷精絕詩以記之 》 —— [ 明 ] 袁宏道
- 《 羅隱南王章甫小集齋中說舊事偶成 其一 》 —— [ 明 ] 袁宏道
- 《 再和散木韻 》 —— [ 明 ] 袁宏道
- 《 曾退如太史返棹江干雨甚宿楊上舍家令門僧持捲來觀夜坐有懷敬題其末 》 —— [ 明 ] 袁宏道
- 《 德山遇大智龍湖舊侶也 》 —— [ 明 ] 袁宏道
- 《 丁未初度泊池陽自壽兼憶李安人 》 —— [ 明 ] 袁宏道
- 《 遊惠山作 》 —— [ 明 ] 袁宏道
相关推荐
- 《 貞溪初夏六首 》 —— [ 元 ] 邵亨貞
- 《 和張端士初夏 》 —— [ 宋 ] 陳傅良
- 《 孟夏下浣之七日皇太后賜膳於暢春園之集鳳軒是地近大西門去嵗習射於此發矢二十中十九因用齊召南韻成詩四首勒於壁間兹以侍膳視事之暇陳馬技以娛慈顔親發十矢復中九且破其的者三焉聖母豫悦仙苑増春輒疊舊韻以誌嵗月 其四 》 —— [ 清 ] 弘歷
- 《 鬱林四月見荔 》 —— [ 明 ] 張子翼
- 《 四月從駕詣德壽宮與諸公會食於和樂樓是日借洪景嚴承旨馬戲雲從駕濫騎承旨馬朝天叨綴舍人班 》 —— [ 宋 ] 王十朋
- 《 初夏江村 》 —— [ 清 ] 弘歷
- 《 環谷初夏 》 —— [ 宋 ] 汪晫
- 《 初夏蔣兆卿博士邀飲遲鄧希父不至 》 —— [ 明 ] 區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