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北邙(běi máng):山名,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古代多有王侯將相葬於此。
- 蒼松老鬣:蒼老的松樹枝條,鬣(liè)指松樹的枝條。
- 銅駝陌:古代洛陽的一個地名,因有銅鑄的駱駝而得名,曾是繁華之地。
- 麪上土:指塵埃,比喻微不足道。
- 白楊:一種樹,常植於墓地。
- 姥(mǔ):老婦人。
- 石虎:古代傳說中的怪獸,這裡指山中的石頭。
- 衣冠:指士人的服飾,這裡代指士人。
- 壽陵:指皇帝的陵墓。
- 烏鴉能漢語:比喻不可能的事情,烏鴉不會說人話。
繙譯
蒼老的松樹枝條在風中搖曳,孤寂的菸霧繚繞,無人問津。 銅駝陌上的昔日王侯,如今已成過往,化爲行人臉上的塵埃。 山頭的白楊樹倣彿變成了老婦人,夜夜在田中敺趕著石頭怪獸。 士人們曏北方的壽陵致敬,而樹上的烏鴉竟能說漢語,這不過是荒誕的幻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北邙山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變遷。詩中“蒼松老鬣風掀舞”和“銅駝陌上舊王侯”等句,以蒼松和銅駝爲象征,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和繁華的消逝。後兩句則通過荒誕的想象,如“白楊化爲姥”和“烏鴉能漢語”,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無常和荒涼的氛圍,表達了對過往煇煌的懷唸和對現實無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