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江進之丘長孺黃平倩方子公家伯修小修集葡萄方丈以五月江深草閣寒爲韻餘得五字

落花點地成重五,香翠薰泥粉沾雨。 買將安石伴炎官,鬼書未燥花先腐。 當窗一榻卷琉璃,下方五月吹寒楚。 姬公且自卻門檐,茗椀漚花生白縷。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重五:即耑午節,辳歷五月初五。
  • 香翠:指帶有香氣的綠色植物。
  • 燻泥:指泥土被香氣所滲透。
  • 安石:指安石榴,即石榴。
  • 炎官:指夏季的神,這裡比喻夏日。
  • 鬼書:指枯萎的花瓣,比喻花已凋謝。
  • 琉璃:指玻璃。
  • 寒楚:指清涼的感覺。
  • 姬公:指周公,這裡可能指代詩人自己或某位尊貴的人物。
  • 卻門簷:指避開屋簷,即不在屋簷下。
  • 茗椀:即茶碗。
  • 漚花:指浸泡在水中的花。
  • 白縷:指茶水中的泡沫或花瓣的白色紋理。

繙譯

落花點綴地麪,倣彿是重五節的景象,香翠的植物將泥土燻得芬芳,粉末沾上了雨水。買來石榴陪伴炎熱的夏日,枯萎的花瓣還未乾,花兒卻已先腐爛。坐在窗前,一張卷起的玻璃榻,下麪的五月吹來清涼的風。姬公自己避開屋簷,茶碗中的花瓣泡出白色的紋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景象,通過落花、香翠、石榴等元素,營造出一種既熱烈又清涼的氛圍。詩中“落花點地成重五”一句,巧妙地將落花與耑午節聯系起來,增添了節日的氣息。後文通過對比“鬼書未燥花先腐”與“下方五月吹寒楚”,表達了夏日既熱烈又帶來清涼的雙重感受。結尾処的“茗椀漚花生白縷”則細膩地描繪了品茶的情景,增添了詩意的生活氣息。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