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弄兵:指叛亂的士兵。
- 赤子:原指嬰兒,這裡指百姓。
- 牢落:荒廢,冷落。
- 官軍:指政府軍隊。
- 井邑:指城市和鄕村。
- 散離經:指秩序混亂,無法維持。
- 輸挽:運輸。
- 菸塵塞:指戰亂頻繁,菸塵彌漫。
- 萬國乾戈:指各國間的戰爭。
- 草木腥:形容戰爭的殘酷,連草木都帶有血腥味。
- 瘡痍:創傷,比喻戰爭帶來的破壞。
- 旄頭:古代軍旗的一種,這裡指戰爭。
- 妖星:不祥的星,比喻戰亂。
繙譯
叛亂的士兵每年不停地作亂,到処都是沉迷於戰亂中無法自拔的百姓。荒廢的官軍衹是觀望,城市和鄕村的秩序已經混亂不堪。四麪八方都在運輸物資,戰亂頻繁,菸塵彌漫,各國間的戰爭使得連草木都帶有血腥味。天地間充滿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希望有一天能洗去這一切,何時才能看到戰爭的結束,不祥的星辰墜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詩人通過“弄兵赤子”、“牢落官軍”、“蕭條井邑”等詞語,生動地展現了戰爭給百姓和城市帶來的深重災難。詩中“八方輸挽菸塵塞,萬國乾戈草木腥”一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戰爭的廣泛和殘酷。結尾的“天地瘡痍須一洗,旄頭何日墜妖星”則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結束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戰亂的深刻反思和對和平的深切曏往。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乙未除夕爲稽古諸傳未竣漫吟五律 》 —— [ 明 ] 郭之奇
- 《 九日諸當事公集廟中詢避地始末詩以代供 》 —— [ 明 ] 郭之奇
- 《 王師以季秋晦拔高明冀露布遂達行畿十絕 》 —— [ 明 ] 郭之奇
- 《 別曹允大後便郵復寄言有引 》 —— [ 明 ] 郭之奇
- 《 梅花憶四絕 》 —— [ 明 ] 郭之奇
- 《 上元后二日雪霽得月江舟漫興 》 —— [ 明 ] 郭之奇
- 《 老告莊 》 —— [ 明 ] 郭之奇
- 《 所見四首 其四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