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海外諸峯悠然有述二首

維山必有藏,非深藏不固。 深以祕爲根,靈光之所聚。 幽人索其奇,滿目蒼涼吐。 披榛扣石扉,竟日無相遇。 舉足風煙滿,翻畏鬼神怒。 返坐嘿而思,倏爾開微悟。 人生耳目端,各與高深注。 朝暉生曉岫,淨掃諸嵐霧。 是時我觀之,萬象堪歷數。 蕭森近遠林,接瞬非前樹。 青靄入看殊,窈谷當前騖。 咫尺數峯迷,孤光眩盼顧。 天海日悠悠,陵壑相晚暮。 飛飛落澗氛,次第青郊布。 是時我觀之,一象誰堪駐。 此惟竟日閒,未改迷冥路。 我思天地鑰,必有司方護。 二跳無停轍,遇物供陶鑄。 函關紫氣玄,圯上黃石素。 可望不可射,刻劍徒相誤。 至人方寸中,不受煙霞錮。 豈復無新機,要道惟溫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維山:指連綿不斷的山脈。
  • 幽人:隱士。
  • 披榛:撥開叢生的荊棘。
  • 扣石扉:敲打石門,比喻探尋隱祕之地。
  • 嘿而思:沉默思考。
  • 倏爾:忽然。
  • 微悟:微小的領悟。
  • 朝暉:早晨的陽光。
  • 嵐霧:山間的霧氣。
  • 蕭森:形容樹木茂密而陰暗。
  • 青靄:青色的雲霧。
  • 窈谷:深邃的山谷。
  • 盼顧:環顧四周。
  • 陵壑:山陵和溝壑。
  • 飛飛落澗氛:形容山澗中的霧氣飄動。
  • 次第:依次。
  • 一象:一種景象。
  • 迷冥路:迷茫的道路。
  • 函關紫氣玄:函谷關常有紫氣出現,象徵着神祕和吉祥。
  • 圯上黃石素:圯橋上的黃石公,指隱士。
  • 刻劍:比喻徒勞無功的努力。
  • 至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
  • 方寸中:心中。
  • 煙霞錮:被煙霞所困,指沉迷於自然美景而不能自拔。
  • 新機:新的機會或變化。
  • 要道:重要的道理。
  • 溫故:溫習舊的知識。

翻譯

連綿的山脈必有隱藏之處,不深藏則不穩固。深藏以祕密爲根本,靈光聚集之地。隱士探尋其奇異之處,眼前盡是蒼涼之景。撥開荊棘,敲打石門,整日無果。行走間,風煙四起,反而害怕鬼神的憤怒。返回坐下,沉默思考,忽然有所領悟。人生耳目所及,各有高深之處。早晨的陽光照亮山峯,清除了山間的霧氣。此時我觀察,萬物皆可數。近遠林木茂密而陰暗,轉眼間已非前樹。青色的雲霧近看不同,深邃的山谷在前方奔馳。咫尺之間,數峯令人迷惑,孤光眩目。天海之間,日光悠然,山陵與溝壑相伴晚暮。山澗中的霧氣飄動,依次在青色的郊外分佈。此時我觀察,一種景象誰能駐足。這隻有整日的閒暇,未改變迷茫的道路。我思考天地的鑰匙,必有守護者。二跳無停轍,遇物供陶鑄。函谷關常有紫氣,圯橋上的黃石公。可望不可及,刻劍徒勞無功。至人心中,不受煙霞所困。豈無新機會,要道在於溫習舊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的深刻感悟和哲學思考。詩中,詩人通過對山脈、森林、霧氣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隱祕之地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讚歎。同時,詩人在探尋自然之美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人生的迷茫和無常,從而引發了對生命意義和宇宙奧祕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見解。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