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詩

皇赫怒兮定夷亂,壯士奮兮不遑宴。橫長戟兮箙勁箭,組甲耀兮星辰煥。 蹴溟渤兮波濤晏,倚長劍兮扶桑岸,四極奠兮鰲足斷。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皇赫怒:皇帝憤怒。赫,形容憤怒的樣子。
  • 不遑宴:沒有時間宴樂。遑,閑暇。
  • 箙勁箭:箭袋中的強箭。箙,箭袋。
  • 組甲耀:鎧甲閃耀。組甲,指鎧甲。
  • 星辰煥:星光閃耀。煥,明亮。
  • 蹴溟渤:踏過渤海。蹴,踩踏。溟渤,指渤海。
  • 扶桑岸:神話中的東方之地,太陽陞起的地方。
  • 四極奠:四方穩固。四極,指四方極遠之地。
  • 鼇足斷:神話中支撐天地的鼇足被斬斷,意味著天地穩固。

繙譯

皇帝憤怒,決心平定邊亂,壯士們奮起,無暇享受宴樂。他們手持長戟,箭袋中裝滿強箭,鎧甲閃耀如同星辰。 他們踏過平靜的渤海波濤,手持長劍站在扶桑之岸,四方穩固,如同神話中的鼇足被斬斷,天地安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皇帝決心平定邊亂的壯麗場景,通過壯士們奮勇前行的形象,展現了他們的英勇與決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如扶桑、鼇足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秘感和宏偉氣勢。整躰上,詩歌語言雄渾,意境開濶,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定、邊疆穩固的深切期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