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臺引

君不見魏帝當年號神武,氣吞吳蜀勢如虎。已開廣殿會文英,更築高臺貯歌舞。 翠鈿雜沓羅甲帳,詞賦繽紛列簪組。一朝運去霸業空,千載流傳婦兒語。 沒後惟餘粉黛恩,生前誤作山河主。臺上君王去不回,帳下美人歌自苦。 昔時富貴等浮煙,今日蒿萊滿環堵。銅臺西望不堪思,漳水東流無盡時。 春鳥如歌又如恨,至今猶是望陵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銅臺:指曹操所建的銅雀臺,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是曹操的行宮。
  • 區大相:明代詩人,生平不詳。
  • 魏帝:指曹操,三國時期魏國的奠基人。
  • 神武:英明神武,形容曹操的英勇和智謀。
  • 吳蜀:指三國時期的吳國和蜀國,與魏國並稱三國。
  • 甲帳:華麗的帳幕。
  • 簪組:古代官員的冠飾,這裏指文武百官。
  • 霸業:指曹操建立的霸權。
  • 粉黛:指婦女,這裏指曹操的後宮。
  • 環堵:四周的牆壁,形容荒涼。
  • 漳水:流經臨漳縣的漳河。
  • 望陵:指曹操的陵墓,位於銅雀臺附近。

翻譯

你難道沒聽說魏帝曹操當年號稱神武,氣勢如虎,吞併吳蜀兩國。他不僅開設廣殿會聚文英,還築起高臺供歌舞之用。 華麗的帳幕中羅列着翠鈿美女,詞賦聲中百官列隊。一旦時運離去,霸業成空,流傳下來的只有婦孺之言。 死後只剩下後宮的恩寵,生前卻誤以爲自己是山河之主。臺上的君王一去不回,帳下的美人只能自嘆苦歌。 昔日的富貴如同浮煙,今日只剩下荒涼的四壁。站在銅臺西望,不堪回首,漳水東流,無盡無休。 春鳥的歌聲中帶着恨意,至今人們仍在望陵悲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曹操昔日霸業的描繪,以及對其死後境況的對比,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無常。詩中「氣吞吳蜀勢如虎」一句,生動地描繪了曹操當年的威武之勢,而「一朝運去霸業空」則深刻表達了霸業成空的悲涼。末句「春鳥如歌又如恨,至今猶是望陵悲」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對曹操霸業消逝的哀思,以及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深刻反思。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