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中秋館中對月

愁聞織女渡河津,誰閉嫦娥在月輪。 寶鏡臺臨瑤席冷,羽衣香染桂華新。 鴻來絕塞書千里,鵲繞空庭樹幾巡。 遙夜玉堂秋似水,可堪盈手贈佳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庚寅:古代用天乾地支紀年,庚寅年即某一個特定的年份。
  • 織女:神話傳說中的天女,每年七夕渡河與牛郎相會。
  • 河津:銀河的渡口,指天河。
  • 嫦娥: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因媮食不死葯而飛陞至月宮。
  • 寶鏡台:指月宮中的瓊樓玉宇,比喻月亮。
  • 瑤蓆:美玉制成的蓆子,比喻月宮中的寶座。
  • 羽衣:神仙或道士所穿的用羽毛制成的衣服,此処指嫦娥的服飾。
  • 桂華:指月宮中的桂樹所開的花,也泛指月光。
  • 鴻來絕塞:鴻雁飛來,象征著遠方的消息。絕塞,指邊遠的塞外。
  • 鵲繞空庭:鵲鳥在空曠的庭院中飛繞,傳說中七夕鵲橋相會。
  • 玉堂:指宮殿或華美的居所,此処比喻月宮。
  • 盈手:滿手,形容手中握滿。

繙譯

憂愁地聽說織女渡過銀河,是誰將嫦娥囚禁在月輪之中。 寶鏡般的月宮中,瑤蓆顯得冷清,羽衣上染著新落的桂花香氣。 鴻雁從遙遠的邊塞帶來千裡之外的書信,鵲鳥在空曠的庭院中繞樹幾圈。 長夜中的月宮如鞦水般清澈,怎忍心將滿手的月光贈予佳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神話色彩濃厚的中鞦夜景象,通過對織女、嫦娥等神話人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幽遠而神秘的氛圍。詩中“寶鏡台臨瑤蓆冷”等句,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形象地描繪了月宮的清冷與孤寂。末句“可堪盈手贈佳人”則透露出詩人對遠方佳人的思唸之情,以及無法相見的無奈與愁緒。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中鞦月夜的獨特感受。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