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給事尊堂受封

載筆聞曩至,晨昏願豈違。 遭逢勸簪笏,浩蕩借恩暉。 瑣闥人賢在,金陵母德歸。 共言能主報,直道似君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尊堂:指官職高尊的地位。 封:指被封賞。 載筆:拿著筆寫字。 曩:以前。 簪笏(zān hù):古代官員的禮帽和令牌。 恩暉:恩光。 瑣闥(suǒ tú):指朝廷中的小門。 金陵:南京的別稱。 母德:指母親的德行。 直道:正直的道路。

繙譯

楊給事在尊貴的地位上受到封賞, 拿著筆聽說以前的事情,早晚願意遵從。 經歷勸告戴上禮帽和令牌,廣濶的恩光借來照耀。 朝廷中有賢明的人在,南京的母親的德行廻歸。 一起說能夠忠實地報傚君主,正直的道路似乎很少見。

賞析

這首古詩描寫了楊給事在受封尊貴的地位上,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和願望。詩中表現了對正直忠誠的曏往,以及對賢明和德行的贊美。通過對官場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於忠誠、正直和品德的追求。

李舜臣

李舜臣

明山東樂安人,字懋欽,一字夢虞,號愚谷,又號未村居士。嘉靖二年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爲江西提學僉事、南國子監司業,累官太僕寺卿,未履任而報罷。閒居二十年。性簡重慎詳,一意經術,謂漢儒去古未遠,其說可信,又以六書正漢儒註疏舛誤。有《愚谷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