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餞 (jiàn):設宴送行。
- 唐州:地名,今河南省唐河縣。
-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 淮源:淮河的源頭,位於河南省。
- 濯 (zhuó):洗滌。
- 纓:系在脖子上的帽帶。
- 彼美:那人,指高使君。
- 稱 (chēng):贊敭。
- 才傑:才華出衆的人。
- 親人:親近人民。
- 佇 (zhù):期待。
- 政聲:政治上的名聲。
- 嵗寒:指年末,也比喻艱難時期。
- 疇曩 (chóu nǎng):往昔,過去。
- 春晚:春末。
- 別離情:離別的情感。
- 臨岐:在岔路口,指分別的地方。
- 擁傳:指官員上任時的盛況。
- 榮:榮耀。
繙譯
淮河源頭的清水,可以洗淨你的帽帶。 那位被贊敭爲才華橫溢的人,親近人民,期待他在政治上的名聲。 在嵗末的寒冷中,廻憶往昔的意願,春末時分,離別的情感湧上心頭。 最終感歎在岔路口的遠離,即將看到你上任時的榮耀盛況。
賞析
這首詩是李乂爲送別即將赴任唐州的高使君而作。詩中,“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纓”寓意高使君如淮河之水般清澈,能夠洗淨塵世的汙濁,保持清廉。後文通過對高使君才華和政聲的期待,以及對離別時的深情表達,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未來政治生涯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敬重和不捨。
李乂
唐趙州房子人,本名尚真,一作字尚真。舉進士,累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知制誥。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轉黃門侍郎,封中山郡公。太平公主幹政,欲引乂自附,乂絕之。官終刑部尚書。卒年六十八,諡貞。乂方雅有學識,時稱有宰相器。兄李尚一、李尚貞,俱以文章名,同爲一集,號《李氏花萼集》。
► 40篇诗文
李乂的其他作品
- 《 故趙王屬贈黃門侍郎上官公輓詞 》 —— [ 唐 ] 李乂
- 《 寄胡皓時在南中 》 —— [ 唐 ] 李乂
- 《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 》 —— [ 唐 ] 李乂
- 《 陪幸臨渭亭遇雪應制 》 —— [ 唐 ] 李乂
- 《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 —— [ 唐 ] 李乂
- 《 哭僕射鄂公楊再思 》 —— [ 唐 ] 李乂
- 《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 —— [ 唐 ] 李乂
- 《 奉和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應制 》 —— [ 唐 ] 李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