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韓孝廉大心

· 張穆
乾坤落落更誰親,無復還能見此人。 好月每增長見缺,奇花易老不逢春。 愁隨辭漢金人淚,魂繞南歸石馬塵。 縱有離騷豈堪讀,寒江何處吊波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坤:天地。
  • 落落:孤獨的樣子。
  • 無復:不再。
  • 長見缺:經常看到缺陷,意指美好的事物總是不完美。
  • 奇花易老:奇特的花容易凋謝。
  • 辭漢金人淚:指漢武帝時鑄造的金人被遷走,象徵着國家的衰敗。
  • 魂繞南歸石馬塵:靈魂圍繞着南歸的石馬(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形容對故國的思念。
  • 離騷:屈原的作品,代表作之一,這裏指屈原的詩篇。
  • 寒江:寒冷的江水。
  • 吊波臣:弔唁屈原,屈原曾自稱「波臣」。

翻譯

在這廣闊的天地間,我感到孤獨無親,再也難以遇到像韓孝廉這樣的人。美好的月亮常常顯露出缺陷,奇特的花朵容易凋謝,卻不再迎來春天。我的憂愁如同漢朝金人被遷走時的淚水,我的靈魂圍繞着南歸的石馬,沉浸在對故國的思念之中。即使是屈原的詩篇,也難以承受閱讀,在這寒冷的江邊,我該去何處弔唁那位自稱「波臣」的屈原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韓孝廉的深切懷念以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乾坤落落」、「好月長見缺」、「奇花易老」等意象,描繪了詩人的孤獨和對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通過「辭漢金人淚」和「魂繞南歸石馬塵」的比喻,詩人抒發了對故國衰敗和個人命運的無奈與悲傷。結尾的「離騷豈堪讀」和「寒江何處吊波臣」則深化了對屈原的敬仰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