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往江陵路過澧州有懷先祖台山公舊治

龍山猶隱遠煙中,一入蘭江路易通。 勒馬石橋看落日,讀碑棠蔭憶先公。 孤城似畫還依舊,流水無情盡向東。 浮世幾回悲代謝,照人秋燒隔原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澧州:今湖南省澧縣。
  • 台山公:指梁以壯的先祖,曾在澧州任職。
  • 蘭江:澧水的別稱。
  • 勒馬石橋:石橋名,可能是當地的一個地標。
  • 棠蔭:指先祖的政績和遺愛,如同棠樹的蔭庇。
  • 孤城:指澧州城。
  • 流水無情:比喻時光無情,人事易變。
  • 秋燒:秋天的夕陽,這裏指夕陽的餘暉。

翻譯

龍山在遠處煙霧中若隱若現,一條路通過蘭江,交通十分便利。 我在石橋上勒馬停下,看着夕陽西下,讀着碑文,回憶起先祖的政績和遺愛。 孤立的澧州城依舊如畫,但流水無情,一直向東流去。 在這浮世中,多少次悲嘆時光的更迭,夕陽的餘暉照在人身上,隔着原野依然紅豔。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路過澧州時對先祖的懷念之情。詩中,「龍山」、「蘭江」、「石橋」、「孤城」等意象構成了澧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而「讀碑棠蔭憶先公」則直接抒發了對先祖的思念。後兩句通過對「流水無情」和「秋燒隔原紅」的描寫,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先祖的敬仰和對故鄉的深情。

樑以壯

樑以壯(一六○七─?),字又深,號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壯祖在明朝歷有宦聲,夙有家學。以壯年十一負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後曾出嶺遊歷。著有全集二十六卷,《蘭扃前集》爲其另行編選。 ► 3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