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東原席上喜賦示子彥弟

· 劉崧
同年投老向柴荊,此日持杯百感生。 末路更誰憐季子,平居只是愧難兄。 青蘿夜雨書連屋,紫稻秋風酒滿罌。 早晚定移湖上宅,剩栽松竹報生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投老:垂老,臨老。
  • 柴荊:用柴木做的門,代指簡陋的居所。
  • 末路:路途的終點,比喻失意潦倒或沒有前途的境地。
  • 季子:這裏泛指年輕人。
  • 難兄:原指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後多以「難兄難弟」譏諷兩人同樣壞,今多反用,指自己不如對方,表示自謙。
  • (yīng):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

翻譯

在這七月七日,我們在東原的酒席上,我內心百感交集。我們這些同年的人如今都已年老,住在這簡陋之處。在這失意的境地,還有誰會憐憫我這個年輕人呢?平日的生活中,我只覺得自己愧對兄長。青蘿掩映的地方,夜雨中書房與房屋相連,秋風中成熟的紫稻,釀成的美酒裝滿了酒器。遲早我們要搬到湖邊的宅子去,多栽種些松竹,來報答上天的恩賜。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七月七日東原的酒席上,寫給子彥弟的,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的首聯描述了同年之人已步入老年,生活在簡陋的環境中,持杯飲酒時百感交集。頷聯表達了詩人在失意時的感慨以及對兄長的自謙之情。頸聯通過描繪青蘿夜雨、紫稻秋風的景象,以及書連屋、酒滿罌的生活場景,展現出一種寧靜而充實的氛圍。尾聯則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希望能搬到湖邊的宅子,栽種松竹,體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通過對生活場景的描寫和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在晚年時的心境。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