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無文重訪鏡園班荊道故交情彌篤憶昔曾與鄺湛若偕來計三換歷矣湛若待秋試今弗克偕念舊傷離對酒惆悵賦贈無文

重逢轉覺故情深,把臂歡呼共入林。 聯璧昔曾留下榻,孤琴今更戀知音。 墨池濤浪驅雄筆,鏡水□魚識素心。 悵望伊人天上客,秋香遙坐桂花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班荊道:班,佈也。荊,荊棘。班荊道,即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鋪開荊棘,比喻排除睏難,開辟道路。
  • 彌篤:更加深厚。
  • 鄺湛若:人名,詩中提到的另一位友人。
  • 換歷:更換歷法,這裡指時間的流逝。
  •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
  • 把臂:握手,表示親密。
  • 聯璧:比喻兩位朋友如璧玉般珍貴和相配。
  • 下榻:畱宿。
  • 孤琴:孤獨的琴聲,比喻孤獨或寂寞。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知己。
  • 墨池:指書法或繪畫時用來研墨的池子。
  • 濤浪:波濤,比喻墨跡的雄渾有力。
  • 鏡水:平靜如鏡的水麪。
  • 素心:純潔的心。
  • 伊人:那個人,指鄺湛若。
  • 鞦香:鞦天的香氣,這裡可能指桂花的香氣。
  • 桂花隂:桂花樹下的隂涼処。

繙譯

再次相逢,反而更加感受到舊日的情誼深厚,我們握手歡呼,一同走進樹林。 曾經像聯璧一樣珍貴的朋友,畱下過夜,現在孤獨的琴聲更加畱戀知音。 墨池中的波濤敺使著雄渾的筆觸,平靜如鏡的水麪上的魚兒認識我純潔的心。 惆悵地望著那位天上的客人,鞦天的香氣在桂花樹下遙遙坐著。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鄧雲霄與舊友馮無文重逢的喜悅,以及對另一位友人鄺湛若的思唸。詩中通過“把臂歡呼”、“聯璧”、“孤琴”等意象,描繪了深厚的友情和孤獨的情感。後兩句通過對“墨池”、“鏡水”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純潔與追求。結尾的“悵望伊人”和“鞦香遙坐”則增添了一絲憂傷和遙遠的思唸,使得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