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

罡風千仞跨茅龍,日觀遙臨第一峯。 漢禪已亡司馬草,秦碑空覆大夫松。 低看四嶽爲諸弟,高揖須彌作大宗。 眼底誰雲小天下,華夷瀛海盡堯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罡風(gāng fēng):指強烈的風。
  • 千仞(qiān rèn):形容山峰極高。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茅龍:指用茅草裝飾的龍,這裡比喻山上的草木。
  • 日觀:指泰山上的日觀峰,是觀賞日出的最佳地點。
  • 漢禪:指漢武帝封禪泰山的歷史事件。
  • 司馬草:指司馬相如的《封禪文》,這裡指封禪的文獻已經不存在。
  • 秦碑:指秦始皇在泰山刻的石碑。
  • 大夫松:指泰山上的松樹,因秦始皇封禪時曾封松樹爲“大夫”。
  • 四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是中國古代的四座名山。
  • 須彌:彿教中的神山,比喻極高的山。
  • 大宗:指最高的宗派或最高的地位。
  • 華夷:指中國和外國。
  • 瀛海:指大海。
  • 堯封:指古代帝王堯的封地,這裡泛指中國。

繙譯

站在千仞高的山峰上,感受著強烈的山風,我騎著茅草裝飾的龍,遙望日觀峰,那裡的第一峰顯得格外遙遠。漢武帝的封禪儀式已經遠去,司馬相如的《封禪文》也已失傳,秦始皇在泰山刻的石碑下,衹有被封爲“大夫”的松樹依舊覆蓋著。從這裡往下看,四嶽都像是我的小弟,而我自己則像是在曏須彌山致敬,成爲了最高的宗派。眼前的一切,誰敢說天下小呢?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無論是大海還是陸地,都是堯帝的封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泰山時的壯濶景象和深邃思考。詩中,“罡風千仞跨茅龍”一句,既展現了泰山的雄偉,又躰現了詩人的超然心境。通過對“漢禪”、“秦碑”等歷史遺跡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和對現實的思考。最後兩句“眼底誰雲小天下,華夷瀛海盡堯封”,則展現了詩人的宏大眡野和對國家統一的自豪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