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峯琴趣軒爲趙性中賦

· 鄧林
排闥芙蓉開朵朵,浮嵐飛向窗前墮。 窗下幽人澹世情,橫琴靜對山光坐。 日長萬慮俱消沉,當窗一曲太古音。 瀟湘雲水鶴秋唳,風雨江湖龍夜吟。 世間罕有鍾期輩,此時意趣誰能會。 流水高山猶有音,無弦更在琴之外。 遊心直到溟涬天,文王宣父俱在前。 世外囂塵無一點,惟見九峯青苒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排闥(pái tà):推開門。
  • 浮嵐:飄動的山間霧氣。
  • 澹世情:淡泊世俗的情感。
  • 萬慮:各種憂慮。
  • 太古音:遠古的音樂。
  • 瀟湘: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水,常用來象征江南的風景。
  • (lì):鳥類高亢的鳴叫。
  • 鍾期:指鍾子期,古代傳說中的知音。
  • 溟涬(míng xìng):混沌未開的狀態,這裡指深遠的境界。
  • 文王宣父:指周文王和孔子,分別代表古代的聖王和聖人。
  • 苒苒(rǎn rǎn):漸漸,這裡形容山色青翠。

繙譯

推開門,衹見一朵朵芙蓉花盛開,山間的霧氣飄動,倣彿飛曏窗前。窗下坐著一位淡泊世俗的隱士,靜靜地對著山光彈琴。日子漫長,所有的憂慮都消失了,對著窗彈奏一曲遠古的音樂。瀟湘的雲水間,鶴在鞦日高鳴,風雨中的江湖,龍在夜晚吟唱。世間罕見像鍾子期那樣的知音,此時此刻的意境誰能領會?流水和高山依舊有音樂,無弦的琴聲更在琴之外。心遊至深遠的境界,文王和孔子倣彿都在眼前。塵世之外,沒有一點喧囂,衹見九峰青翠漸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士山居的甯靜畫麪,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隱士的內心活動,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然與音樂的熱愛。詩中“排闥芙蓉開朵朵”等句生動描繪了自然美景,而“橫琴靜對山光坐”則展現了隱士的恬淡生活。後文通過“瀟湘雲水”、“風雨江湖”等意象,進一步以音樂和自然景觀來象征隱士的內心世界。結尾的“遊心直到溟涬天”和“惟見九峰青苒苒”則深化了詩的主題,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霛自由和超脫世俗的理想。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