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詞十二首

匈奴約和親,邊烽晝不舉。 士卒漸忘戰,軍中罷超距。 盤跚弄嬰兒,拍手學蠻語。 草間騎羝羊,引弓射鳥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匈奴: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常與中原王朝發生衝突。
  • 約和親:通過婚姻聯姻的方式來達成和平協議。
  • 邊烽:邊境上的烽火臺,用於傳遞敵軍入侵的信號。
  • 晝不舉:白天不點燃烽火,表示沒有敵情。
  • 超距:古代軍事訓練中的一種項目,類似於現代的跳遠。
  • 盤跚: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 蠻語:指非漢族的其他民族語言。
  • 羝羊:公羊。

翻譯

匈奴與中原達成和平聯姻,邊境的烽火臺白天不再點燃。士兵們漸漸忘記了戰鬥,軍中也不再進行跳遠等軍事訓練。他們搖搖晃晃地逗弄着嬰兒,拍手學着異族的語言。有的在草地上騎着公羊,拉開弓箭射向鳥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時期邊境和平的景象。通過「匈奴約和親,邊烽晝不舉」表達了和平的氛圍,而「士卒漸忘戰,軍中罷超距」則進一步以士兵們的生活狀態來體現這種和平的深遠影響。詩中「盤跚弄嬰兒,拍手學蠻語」生動地描繪了士兵們放鬆的生活場景,而「草間騎羝羊,引弓射鳥鼠」則展現了他們日常娛樂的輕鬆畫面。整體上,詩歌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細節,傳達了和平時期邊境生活的寧靜與和諧。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