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謝侯相過

夫差城中車與馬,揚揚誰識衡門下。 安石能來問許詢,相逢絕少元規塵。 直鉤共把滄浪釣,開口且向青天嘯。 東鄰杏花方嫣然,柳條纔可勝春煙。 牀頭祿米儲一斛,換酒堪直三千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揚揚:得意的樣子。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 安石:指謝安,東晉名士。
  • 許詢:東晉名士,與謝安爲友。
  • 元規塵:指高官顯貴的車塵,比喻權勢。
  • 直鉤:指釣魚用的直鉤,比喻清高不羣。
  • 滄浪:水名,這裏指江湖。
  • 青天嘯:向天長嘯,表達豪情壯志。
  • 嫣然:形容笑容美好。
  • 春煙:春天的霧氣。
  • 牀頭祿米:指微薄的俸祿。
  • :古代容量單位,一斛約爲十鬥。
  • :同「值」,價值。

翻譯

在夫差城中的車馬熙熙攘攘,有誰會留意到這簡陋的門前?謝安石能夠來訪許詢,我們相逢時卻很少沾染權貴的塵埃。我們用直鉤在江湖中共釣,向着青天放聲長嘯。東鄰的杏花正開得嬌豔,柳條也足以媲美春天的霧氣。牀頭儲存的一斛祿米,換來的酒足以價值三千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城中繁華與衡門下的清靜,表達了詩人對權勢的不屑和對清高生活的嚮往。詩中「揚揚誰識衡門下」一句,既描繪了城中車馬的喧囂,又暗含了詩人對世俗的疏離感。後文以謝安、許詢的交往爲喻,進一步強調了詩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交流而非物質上的繁華。結尾處提到牀頭祿米和換酒的情景,更是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滿足和對簡樸生活的珍視。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