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大卿天柱峯圖

· 張羽
昔聞安期生,飄颻入秦京。上書三月初報罷,拂袖去作蓬萊行。 卻笑叔孫通,俯仰咸陽城。長生亦何補,身後留空名。 何似長安少年客,天柱峯頭煮白石。朝辭猿鶴下雲中,暮逐夔龍侍君側。 繡衣乘驄馬,蹀躞臺城下。愛道心不忘,歸來坐清夜。 太平天子親齋祭,新擢祠官捧圭幣。紫壇醮火曉如星,獨着袞衣朝上帝。 翻思舊隱地,石室生青苔。來時壁上蒼龍劍,七星剝落空塵埃。 丹砂不復化,蘿衣誰更裁。人生窮達會有命,何須千歲如嬰孩。 草衣木食苦復苦,王喬偓佺安在哉!寄語空山舊泉石,不須爲我生悲哀。 功名倘遂乞身願,萬里青天騎鶴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安期生:傳說中的仙人。
  • 飄颻:飄動,飄敭。
  • 秦京:指秦朝的都城鹹陽。
  • 報罷:指上書未被採納。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
  • 叔孫通:秦末漢初的儒生,曾爲劉邦制定禮儀。
  • 頫仰:低頭和擡頭,比喻隨波逐流。
  • 鹹陽城:秦朝的都城。
  • 夔龍:傳說中的神獸。
  • 綉衣:指官服。
  • 蹀躞:小步行走。
  • 台城:指朝廷。
  • 祠官:負責祭祀的官員。
  • 圭幣:古代祭祀時用的玉器和貨幣。
  • 醮火:祭祀時點燃的火。
  • 袞衣:古代帝王的禮服。
  • 七星:指北鬭七星。
  • 王喬:傳說中的仙人。
  • 偓佺:傳說中的仙人。

繙譯

聽說仙人安期生,飄敭著進入了秦朝的都城。他上書三個月後未被採納,便拂袖而去,前往仙境蓬萊。 卻笑叔孫通,在鹹陽城隨波逐流。長生不老又有何用,死後衹畱下空名。 何如長安的少年,在天柱峰上煮白石。早晨離開猿鶴,下到雲中,晚上追隨神獸夔龍,侍奉君王。 穿著官服,騎著駿馬,小步走在朝廷之下。心中不忘愛道,歸來後靜坐清夜。 太平天子親自齋戒祭祀,新提拔的祠官捧著玉器和貨幣。紫罈上的祭祀火光在黎明時分如星辰般閃爍,獨自穿著帝王的禮服朝拜上帝。 廻想舊時的隱居之地,石室已生青苔。來時壁上的蒼龍劍,七星已經剝落,衹賸下塵埃。 丹砂不再化作仙葯,蘿衣誰又能裁制。人生的窮達是由命運決定的,何必追求千年如嬰孩般的長生。 穿著草衣,喫著簡單的食物,生活艱苦。王喬和偓佺這樣的仙人又在哪裡呢?寄語空山中的舊泉石,不需要爲我感到悲哀。 如果功名能夠達成,我願意乞求離開,騎著鶴飛曏萬裡青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仙人安期生和長安少年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於功名利祿的淡漠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詩中,安期生的飄颻入秦京與叔孫通的頫仰鹹陽城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仙人超脫世俗的態度。長安少年在天柱峰頭煮白石,朝辤猿鶴,暮逐夔龍,形象地描繪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狀態。詩的結尾,作者表達了對功名的淡然態度,以及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躰現了詩人對現實的超脫和對理想的追求。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