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先生祠

喬木千尋江水濱,祠堂崛起冠嶙峋。 道爲先覺當吾世,身與斯文更幾人。 太史舊承金馬詔,古岡終老玉臺巾。 馨香蘋藻崇明薦,長表儒林一萬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千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爲八尺,千尋形容極高。
  • 江水濱:江邊。
  • 祠堂:供奉祖先或先賢的廟宇。
  • 崛起:高聳。
  • 冠嶙峋:形容山石高聳,這裡比喻祠堂雄偉。
  • 先覺:先知先覺的人。
  • 斯文:指文化、文明。
  • 太史:古代官職,負責編纂史書。
  • 金馬詔:指皇帝的詔書。
  • 古岡:地名,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玉台巾:古代文人的頭巾,這裡指文人的身份。
  • 馨香蘋藻:指祭祀時供奉的香草。
  • 崇明薦:指隆重地祭祀。
  • 儒林:指儒家學者。
  • 一萬春:形容時間長久。

繙譯

高大的樹木聳立在江邊,祠堂雄偉地矗立在嶙峋的山石之上。他的道義在我們這個時代是先知先覺的,他的身軀與文化文明同在,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他曾擔任太史,接受過皇帝的詔書,最終在古岡老去,戴著文人的頭巾。我們用香草隆重地祭祀他,他的名字將永遠鎸刻在儒林之中,流傳萬年。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一位先賢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通過描繪祠堂的雄偉和高大樹木的襯托,展現了先賢的非凡氣質。詩中提到先賢的道義和文化貢獻,以及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和懷唸。結尾的祭祀場景和儒林長存的寓意,強調了先賢精神的永恒和不朽。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先賢的崇敬之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