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立秋二首

桐院秋先到,雙星此夕看。 客心銀漢水,嶽色白雲壇。 厭巧寧須乞,憑虛自不寒。 中原朋好散,何地憶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星:指牽牛星和織女星。
  • 銀漢:即銀河。
  • 嶽色:山嶽的景色。
  • 白雲壇:指高遠的天空。
  • 厭巧:厭惡機巧,指不喜歡世俗的機巧之事。
  • 憑虛:依靠虛無,指超脫世俗。

翻譯

梧桐樹下的院子,秋天已經先到了,今夜可以仰望牽牛星和織女星。 我的心隨着銀河的水流,山嶽的景色映入眼簾,天空高遠。 我不喜歡世俗的機巧之事,寧願超脫世俗,自感不寒。 中原的朋友們已經散去,我在何處還能想起長安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過秋天的梧桐、銀河、山嶽和天空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超脫世俗的嚮往。詩中「雙星此夕看」一句,既是對七夕傳說的提及,也暗含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念。末句「何地憶長安」則流露出詩人對故鄉長安的深深懷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故鄉的深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