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葛明府子靜

循吏高風孰與齊,去思多在七閩西。 賢聲鄴郡春秋紀,鄉行平輿月旦題。 馬鬣只今封玉碗,鸞書何日下金閨。 諸孫結駟多冠蓋,人向閭門憶杖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
  • 去思:離別的思念。
  • 七閩:古代指福建地區。
  • 鄴郡: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安陽市一帶。
  • 月旦:每月的第一天,也指評議人物。
  • 馬鬣:馬頸上的長毛,這裏指墳墓。
  • 玉碗:珍貴的碗,這裏指墓中的陪葬品。
  • 鸞書:指皇帝的詔書。
  • 金閨:指朝廷。
  • 結駟:指駕着四匹馬的車,形容富貴。
  • 冠蓋:指官員的服飾和車蓋,代指官員。
  • 閭門:古代的里門,指鄉里。
  • 杖藜:拄着藜杖,指老人。

翻譯

奉公守法的官吏的高尚風範無人能比,離別的思念多在福建西部。 在鄴郡的賢德名聲被春秋記載,鄉里的行爲被每月評議。 如今墳墓上只有玉碗陪葬,皇帝的詔書何時能從朝廷下達。 他的孫子們駕着華麗的馬車,人們向着鄉里的門回憶起拄着藜杖的老人。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一位奉公守法的官吏的高尚品質和他在福建西部留下的深遠影響。詩中通過「七閩」、「鄴郡」等地名的提及,展現了他的賢德和鄉行被廣泛傳頌。後半部分則通過「玉碗」、「鸞書」等意象,表達了對他的懷念和對他的後代富貴景象的描繪,同時「閭門」、「杖藜」則喚起了人們對他的記憶和尊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這位官吏的深深敬仰和懷念之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