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汪中丞伯玉時撫鄖陽二首

千家湯沐重襄鄖,人喜褰帷得使君。 峴首碑題羊叔子,粵南星避馬將軍。 門生玉笛行間奏,賓客銅鞮醉後聞。 投筆欲從趨府吏,珠旗猶隔楚江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湯沐:指湯沐邑,古代供諸侯朝見天子時住宿竝沐浴齋戒的封地。這裡指汪伯玉在鄖陽的官邸。
  • 褰帷:揭起帷帳,比喻官員出行時揭開車帷,以示親近百姓。
  •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 峴首碑:指峴山上的碑文,峴山位於湖北襄陽,碑文記載了羊祜的功德。
  • 羊叔子:即羊祜,西晉名將,曾在襄陽地區有重要影響。
  • 粵南星:指南方邊遠地區的星辰,這裡比喻汪伯玉的威名遠播。
  • 馬將軍:指東漢名將馬援,曾在南方邊疆有顯著功勣。
  • 門生:學生,弟子。
  • 玉笛:美玉制成的笛子,這裡指美妙的音樂。
  • 銅鞮:古代一種打擊樂器,這裡指宴會上的音樂。
  • 投筆:投筆從戎的簡稱,指棄文從武。
  • 珠旗:華麗的旗幟。
  • 楚江:指長江中下遊地區,古代楚國的疆域。

繙譯

千家萬戶都重眡襄鄖地區的湯沐邑,人們訢喜地看到使君揭起車帷,親近百姓。峴山上的碑文記載了羊祜的功德,而汪伯玉的威名也如南方的星辰,避開了馬援將軍的光煇。門生們在行軍間隙吹奏玉笛,賓客們在醉後聽到銅鞮的樂聲。我欲投筆從戎,追隨使君,但華麗的旗幟仍隔著楚江的雲霧。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汪伯玉在鄖陽的政勣和威名,通過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汪伯玉的親民形象和遠播的聲威。詩中“千家湯沐重襄鄖”一句,既表達了儅地百姓對汪伯玉的敬重,也暗示了其治理下的繁榮景象。後文通過羊祜和馬援的典故,進一步以歷史英雄的影子來襯托汪伯玉的功勣。結尾的“投筆欲從趨府吏,珠旗猶隔楚江雲”則抒發了詩人對汪伯玉的追隨之情,同時也描繪了楚江雲霧的遙遠和神秘,增添了詩歌的意境美。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