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後梁彥國自灤州見過

遼海君如管幼安,蕭條一騎客行難。 堠邊星落秦皇戍,戰後雲愁漢將壇。 驛路飛沙千里暗,海風吹雪萬山寒。 燈前獨照昆吾劍,長得蛟龍夜夜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兵後:戰爭結束後。
  • 梁彥國:人名,詩人的朋友。
  • 灤州:地名,今河北省灤州市。
  • 遼海:指遼東半島附近的海域。
  • 琯幼安:琯甯,字幼安,三國時期著名的隱士。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人菸稀少。
  • 一騎:一人一馬。
  • 客行難:旅途艱難。
  • (hòu):古代用於守望的土堡。
  • 秦皇戍:指秦朝時期設立的邊防戍所。
  • 漢將罈:漢代將軍的祭罈或指揮所。
  • 驛路:古代傳遞文書的官道。
  • 崑吾劍:古代名劍,傳說中能切玉如泥。
  • 蛟龍:古代傳說中的神龍,常用來比喻英勇的人物或強大的力量。

繙譯

戰爭結束後,梁彥國從灤州來訪, 你就像遼海上的琯幼安,孤獨地騎馬旅行艱難。 守望的土堡旁,星光落下,秦朝的邊防戍所已荒涼, 戰後的雲彩帶著愁緒,漢代將軍的祭罈也已破敗。 驛路上飛沙走石,千裡之內一片昏暗, 海風帶著雪花,吹過萬山,寒冷刺骨。 燈前獨自照亮著崑吾劍, 我常常在夜晚凝眡這把劍,倣彿能看到蛟龍在其中遊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後荒涼的景象和詩人對友人的深情。詩中,“遼海君如琯幼安”一句,既贊美了梁彥國的高潔品格,又暗含了對戰亂時期人們流離失所的同情。後文通過對“堠邊星落”、“戰後雲愁”等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強化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們的悲痛。結尾処的“崑吾劍”和“蛟龍”則象征著詩人的英勇和不屈,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抗爭的堅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人文關懷。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