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官渡河入光山

候曉津亭驛騎多,中原道路此經過。 鎮淮樓影臨官渡,浮弋山光帶寨河。 白氎尚存京洛俗,青翰空憶越人歌。 北風吹雪千餘裏,零亂貂裘奈爾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候曉:等待黎明。
  • 津亭:渡口邊的亭子。
  • 驛騎:驛站提供的馬匹。
  • 中原:指中國中部地區。
  • 鎮淮樓:地名,位於今安徽省。
  • 官渡:地名,位於今河南省。
  • 浮弋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寨河: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白氎:白色的細棉布,這裏指穿着白氎的人。
  • 京洛:指京城洛陽,代指中原地區。
  • 青翰:青色的船,這裏指船隻。
  • 越人歌:指越地的歌曲,越地在中國東南部。
  • 零亂:散亂,不整齊。
  • 貂裘:用貂皮製成的衣服,這裏指穿着貂裘的人。

翻譯

等待黎明時分,渡口邊的亭子旁驛站的馬匹衆多,我正經過這條中原的道路。鎮淮樓的影子映在官渡之上,浮弋山的光輝環繞着寨河。穿着白氎的人們還保留着京洛的風俗,而我只能空想青色的船上越人的歌聲。北風吹過千餘里的雪,零亂的貂裘又能如何抵禦這寒冷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清晨出發,經過中原地區的旅途景象。詩中通過對鎮淮樓、官渡、浮弋山等地的描繪,展現了中原地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後兩句通過對白氎和青翰的對比,表達了對中原文化的懷念和對越地文化的嚮往。最後,北風吹雪的景象,不僅描繪了旅途的艱辛,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旅途的感慨和對文化的思考。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