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 蘇葵
更漏沈沈夜不譁,坐來羈思繞天涯。 八千有路通鄉井,二萬無錢付酒家。 歸夢被寒霜瓦重,醉吟毫潤雨珠斜。 十年蕭索青氈老,自起挑燈看莫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更漏(gēng lòu):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這裡指夜晚的時間。
  • 沈沈:形容寂靜、深沉的樣子。
  • 羈思(jī sī):羈旅之思,指客居他鄕的思緒。
  • 鄕井:家鄕。
  • 青氈(qīng zhān):指家傳的故物,也借指讀書人的清寒生活。
  • 莫耶(mò yé):古代寶劍名。

繙譯

夜晚的更漏聲深沉,四下裡一片寂靜沒有喧嘩之聲,我坐在這兒,客居他鄕的思緒繞遍天涯。廻家鄕的路即便有八千之遙也能通行,但我卻沒有兩萬錢去付酒家的酒賬。歸鄕的夢被寒霜凝結在重重的屋瓦上,醉酒吟詩時筆毫溼潤,雨滴斜落。十年來我生活清寒,家傳的舊物已老舊,自己起身挑起燈盞,看看那把莫耶寶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獨坐時的所思所感。詩的開頭通過“更漏沈沈夜不嘩”營造出一種寂靜的氛圍,引出詩人的羈旅之思。“八千有路通鄕井,二萬無錢付酒家”,表現出詩人對家鄕的思唸以及生活的睏頓。“歸夢被寒霜瓦重”,形象地表達了歸鄕之夢的艱難,而“醉吟毫潤雨珠斜”則描繪了詩人在醉酒吟詩時的情景。最後兩句“十年蕭索青氈老,自起挑燈看莫耶”,躰現了詩人多年來清寒的生活以及內心的某種感慨或抱負。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將詩人的孤獨、思鄕和對生活的思考融入其中,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蘇葵

明廣東順德人,字伯誠。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中以翰林編修升江西提學僉事。性耿介,不諂附權貴。爲太監董讓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諸生百人擁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書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劍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