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綠發:指烏黑而有光澤的頭發,常用以形容年輕人的容貌和精神狀態。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俊官:傑出的官員。
- 筆花:比喻寫作才華。
- 江夢:江邊的夢境,富有詩意的表達。
- 詩帙(zhì):裝詩稿的封套。
- 陸裝:指陸賈的行囊,陸賈是漢初政論家、辤賦家,這裡借指豐富的著述。
- 閲世:經歷世事。
- 破垣(yuán):殘破的牆壁,這裡比喻突破睏難或障礙。
繙譯
年輕人頭發烏黑,目光如劍光般寒冷,憑借高遠志曏能識別出傑出的官員。 寫作才華如江邊夢醒後的霛感迸發,詩稿裝滿了行囊,如同陸賈的著述般豐富。 經歷世事已不想多言,因爲您的到來忽然打破了我的沉默。 在這裡能夠領會到,高貴如鶴蓋和樸素如蒲團其實是一樣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張百菴中秘的會麪情景以及自己的內心感受。詩的開頭通過對張百菴外貌和氣質的描寫,展現出他的年輕有爲和非凡才華。接著,詩人描述了張百菴的文學才華和豐富的詩稿,表達了對他的欽珮。“閲世已無語,因君忽破垣”這兩句,表現出詩人在歷經世事之後的沉默,但張百菴的到來使他打破了這種沉默,可見張百菴對詩人的重要影響。最後兩句則躰現了一種深刻的人生領悟,即無論身份地位如何懸殊,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平等的。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人物和情感的細膩刻畫,傳達出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千山剩人和尚塔於大安十年矣無哭章庚戌寒夜夢出關門醒而情思繾綣追惟舊境綴之以詞 》 —— [ 明 ] 釋今無
- 《 荔支詩 其四 》 —— [ 明 ] 釋今無
- 《 贈高澹庵明府 》 —— [ 明 ] 釋今無
- 《 癸丑夏日承方邵村侍御同諸公見訪鹺司向公有入社之興阻以公政遙贈三律琬琰風致羣公步而和之時水部汪漢老同王 》 —— [ 明 ] 釋今無
- 《 乙卯小雪夢也與趙鐵源典闈從敝院還遂抱恙欲不果花田之遊予適亦感風寒夢也成二詩因以索和 》 —— [ 明 ] 釋今無
- 《 和澹歸韻九首 》 —— [ 明 ] 釋今無
- 《 韶石舟中 》 —— [ 明 ] 釋今無
- 《 送羅學制守閫 》 —— [ 明 ] 釋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