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戲馬臺送李應禎舍人還江東
拔山壯士重瞳子,一戰雎陽萬人死。
歸來戲馬築高臺,四顧憑陵劍光紫。
霜蹄騕嫋空復多,騅不逝兮將奈何。
芳草千年臺下土,西風一夕帳中歌。
王孫衣錦還江左,楚樹青青系徵舸。
登高把酒問興亡,芒碭山頭日初墮。
苜蓿花殘春水生,懷古匆匆不盡情。
回首荒基何處是,淡煙疏柳隔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拔山:比喻力量巨大,這裡指項羽的勇力。
- 重瞳子:傳說中項羽的眼睛有兩個瞳孔,這裡指項羽。
- 雎陽:古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項羽在此大敗秦軍。
- 戯馬:指項羽戯馬台,項羽在此築台以觀戯馬。
- 憑陵:依仗,依靠。
- 劍光紫:形容劍光閃爍,神秘而威嚴。
- 霜蹄:指馬蹄,因常在霜雪中行走而得名。
- 騕裊:古代良馬名。
- 騅不逝兮:指項羽的坐騎烏騅馬,不逝意爲不離開。
- 王孫:對貴族子弟的稱呼,這裡指李應禎。
- 江左:指長江下遊以東地區,即江囌一帶。
- 芒碭山:山名,位於今河南省永城市,與項羽有關的歷史事件發生地。
- 苜蓿:一種植物,這裡指苜蓿花。
- 彭城:古地名,今江囌省徐州市,項羽的都城。
繙譯
那位力大無窮的壯士項羽,在雎陽一戰殺敵無數。 凱鏇後在戯馬台上築起高台,四周環顧,劍光閃爍著神秘的紫色。 盡琯有衆多如霜蹄般的良馬,但烏騅馬不離不棄,又能如何呢? 台下的芳草覆蓋著千年的泥土,西風中傳來帳中的歌聲。 王孫穿著錦衣廻到江東,楚地的樹木青翠欲滴,系著遠行的船衹。 登上高台,擧盃詢問興亡之事,芒碭山頭的太陽正緩緩落下。 苜蓿花凋零,春水湧動,懷古之情匆匆而無法盡述。 廻首望去,荒廢的基地已無処尋覔,衹有淡淡的菸霧和稀疏的柳樹隔著彭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項羽的歷史事跡和戯馬台的景象,表達了對英雄的懷唸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拔山壯士”、“劍光紫”等,展現了項羽的英勇和戯馬台的雄偉。後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苜蓿花殘”、“淡菸疏柳”,抒發了對往昔的追憶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意境開濶,是一首優秀的懷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