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詩
飛鳥處巢穴,遙知風雨期。
吾乃爲人期,胡爲獨後時。
秋風萎嘉木,白露盈庭幃。
昔者荷筱子,沮溺相因依。
豈不惜賢達,殊路安可希。
南澗有蘋藻,北山唯蕨薇。
歲晏歸敝廬,策杖任所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招隱詩:古代招人歸隱的詩。
- 沼(zhǎo):積水的窪地。
- 遙知:預先知道。
- 吾乃:我卻是。
- 後時:落在他人之後。
- 萎(wěi):枯萎。
- 嘉木:美好的樹木。
- 庭幃(wéi):堂前的帷幕,此指院子。
- 荷筱(xiǎo)子:指荷蓧丈人。荷:扛着。筱:竹編的耘田農具。丈人: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該典出自《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是一位隱士。
- 沮溺:長沮和桀溺,兩位隱士。
- 賢達:有才德和聲望的人。
- 蕨(jué)薇:兩種野菜。
- 歲晏:年終,一年將盡的時候。
翻譯
飛鳥在巢穴內棲息,能預先知道風雨的來臨。我被他人期待着,爲何卻獨自落在衆人之後呢。秋風吹來,使美好的樹木枯萎,白露布滿了庭院。往昔有荷蓧丈人,長沮和桀溺相互依靠(過着隱居生活)。怎能不惋惜那些賢達之人,(只可惜)不同的道路怎麼能期望相同呢。南山的山澗中有浮萍和水藻,北山只有蕨菜和薇菜。年終之時回到破舊的屋舍,拄着柺杖想去哪裏就去哪裏。
賞析
這首詩以飛鳥能預知風雨起興,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未能如他人所期、未能及時實現某種目標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秋風白露的景象,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接着提到古代的隱士荷蓧丈人、沮溺,表達了對賢達之人選擇不同道路的思考。詩的後半部分描繪了南澗和北山的不同景象,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多樣性。最後,詩人表示在歲晏之時回到敝廬,體現了一種對自由、閒適生活的嚮往,以及一種超脫的心境。整首詩意境悠遠,語言簡潔,富有哲理,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歸隱生活的某種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