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過分水王主事舜夫留宿明日以十絕句追送次韻答之

· 顧清
曾參石室潤鴻休,又見蒲輪降鵠頭。 歸去太平猶許頌,未應詩酒只賡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曾蓡(zēng shēn):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這裡用作典故,寓意美好的品德和行爲。
  • 石室:古代隱士的居所,也指藏書之処。這裡可理解爲有文化底蘊的地方。
  • 鴻休:洪福,大福。
  • 蒲輪:用蒲草裹輪的車子,古代用於迎接賢士,以示敬重。
  • 鵠(hú)頭:這裡指賢士。

繙譯

曾在那充滿文化底蘊的地方潤澤著大福,又看到那迎接賢士的車子降臨。 歸去之後太平安樂依舊值得贊頌,不應該衹在詩酒中相互唱和應酧。

賞析

這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詩人通過“曾蓡石室潤鴻休”表達了對過去美好品德和文化傳承的肯定,“又見蒲輪降鵠頭”則描繪了對賢士的尊重和期待。最後兩句“歸去太平猶許頌,未應詩酒衹賡酧”,強調了不應僅僅沉溺於詩酒之間的應酧,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和贊美太平盛世。整首詩既有對過去的廻顧,也有對未來的期望,躰現了詩人的思想境界和對社會的關注。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