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郡國:郡和國的並稱。漢初,兼採封建及郡縣之制,分天下爲郡與國。後亦以「郡國」泛指地方行政區劃。
- 募輸粟:招募百姓繳納糧食。
- 菜色:因飢餓而營養不良的臉色。
- 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舉行。
- 清廟:即太廟,古代帝王的宗廟。
翻譯
各地年年都有水旱災害,糧食收成不好,地方上正苦於沒有糧食儲備。是誰提出招募百姓繳納糧食的建議呢,只怕糧食收上來了,百姓卻有一半要餓死了。天子親自耕種以後又親自紡織,卻看到民間有很多百姓面帶菜色。修建明堂和清廟的事情暫且推遲吧,一草一木都是百姓的血汗啊。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詩的前兩句指出各地水旱災害頻繁,郡國糧食儲備不足的現狀。接下來提到招募百姓輸粟的建議,擔憂這會給百姓帶來更大的苦難。後兩句通過天子親耕親織卻仍見民間疾苦,以及呼籲推遲修建明堂清廟,強調了百姓的困苦和民脂民膏的珍貴。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對社會現實進行了深刻的揭示,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的同情和對統治者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關注民生,減輕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