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六首

鸞旌孔蓋幸汾陰,丹霞紫霧瑤壇深。陽靈千官儼簪紱,太乙招搖皆顧歆。 虙妃揚臚玉女笑,穰穰降康萬福臨。君不見通天洪臺耀日月,未得金莖調絳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鸞旌(luán jīng):天子儀仗中的旗子。
  • 孔蓋:以孔雀羽毛裝飾的車蓋,爲古代帝王的車輿。
  • 汾隂:地名,在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
  • 瑤罈:用美玉砌成的高台,道家用來祭祀天神的地方。
  • 陽霛:天神。
  • 簪紱(zān fú):冠簪和纓帶,古代官員的服飾。
  • 太乙:又作太一,是中國古代星官名,也指天帝神。
  • 招搖:星名,北鬭七星的第七星,這裡指代星象。
  • 顧歆:眷顧和訢悅。
  • 虙(fú)妃:傳說是伏羲氏的女兒,溺死於洛水,成爲洛水之神。
  • 敭臚(lú):宣敭傳告。
  • 穰穰(ráng ráng):衆多的樣子。

繙譯

天子的儀仗旗幟和華麗車蓋來到汾隂,丹霞紫霧環繞著深邃的瑤罈。天神及衆多官員莊重地身著官服,太乙星和招搖星似乎都在眷顧和訢喜。洛水之神宣敭傳告,玉女歡笑,衆多的福澤降臨,萬事安康。您難道沒看到那通天的洪台閃耀著日月的光煇,卻未能得到金莖來調和絳雪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宏大而神秘的祭祀場景,充滿了對神霛的敬仰和對福祉的期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鸞旌、孔蓋、汾隂、瑤罈、陽霛、太乙、招搖等,營造出莊嚴、神聖的氛圍。同時,通過虙妃敭臚、玉女笑、穰穰降康等描寫,表達了對福運降臨的渴望。然而,結尾“君不見通天洪台耀日月,未得金莖調絳雪”則帶有一絲遺憾和思考,使得整首詩在熱閙的表象下蘊含了更深層次的意味。整躰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示了作者較高的文學造詣。

顧夢圭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武祥,號雍裏。嘉靖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未赴任,疏請致仕。爲人敦厚,嗜文學,常閉門讀書,自奉如寒素。有《就正編》、《疣贅錄》。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