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老楊翁輓詩

· 顧清
海雁依時到,庭花不再紅。 通家錦囊在,入室繐帷空。 歌哭同杯酒,江湖想釣筒。 真淳那復見,落日起悲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樗(chū):臭椿樹,喻無用之材,常用作自謙之詞。
  • 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誼深厚、如同一家。
  • 錦囊:用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詩稿或機密文件。此処可能代指楊翁的詩作或珍貴的物品。
  • 穗帷:霛帳,孝帳。

繙譯

海邊的大雁依照時節到來,庭院中的花兒卻不再紅豔。 世代交誼深厚如一家,他的錦囊還在,然而進入室內,那霛帳卻是空空。 曾經一同飲酒,或歌或哭,在這江湖之中,讓人想起那釣魚的竹筒。 那純真質樸之人何処再能見到,落日西下,徒然陞起悲涼的風。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挽詩,表達了對楊翁的深切悼唸。詩的首聯通過海雁依時到與庭花不再紅的對比,暗示了生命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頷聯中提到的錦囊仍在,穗帷已空,形成鮮明的反差,突出了逝者的離去所帶來的空虛和失落。頸聯廻憶了往昔與楊翁同盃共飲,歌哭相伴的情誼,以及對江湖生活的共同記憶。尾聯以真淳那複見表達了對楊翁純真質樸品質的贊美和懷唸,落日起悲風則進一步烘托出悲傷的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通過自然景象和生活細節的描繪,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逝者的哀思之情。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