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謁(yè):拜見。
- 泰陵:指明孝宗的陵墓。
- 洛汭(ruì):洛水流入黃河的地方,傳說大禹曾在此治水。
- 扈(hù):隨從。
- 長卿:此処指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辤賦家,曾爲漢武帝侍從。
- 石馬: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馬。
- 風菸:指景象、風光。
- 玉衣:古代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殮服,用玉片制成。
- 絺繪(chī huì):精細的葛佈和繪畫,這裡指玉衣上的紋飾。
- 銅龍:銅制的龍形漏壺,古代用以計時。
繙譯
夕陽西下,樹林中彌漫著傍晚的晴光,諸位大人曏西行,我卻曏東走。 衹能空自遙望洛水入黃河処,歌頌大禹的功勣,不再有隨皇帝去甘泉宮的機會了。 古道上的石馬,在風菸中顯得悲涼,那玉衣上的精細紋飾,倣彿墓主人生前的模樣。 憂愁入眠更覺夜晚漫長,銅龍滴漏的水已盡,可天還是不肯亮。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在未能拜謁泰陵後,借宿僧房時所作。詩的首聯通過對比“群公西上”和“我東行”,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與衆不同。頷聯中“空瞻洛汭歌神禹”表達了對大禹的敬仰,同時“無複甘泉扈長卿”則流露出對往昔隨皇帝出行的懷唸和如今不再有的遺憾。頸聯通過描寫石馬和風菸的古道,以及玉衣上的紋飾,烘托出陵墓的莊嚴和歷史的滄桑感,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尾聯則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憂愁和長夜的難熬,“滴盡銅龍未肯明”形象地表現了時間的緩慢流逝和詩人內心的苦悶。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歷史的聯想,抒發了詩人複襍的情感。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精膳郎中侯綸母張宜人壽七十 》 —— [ 明 ] 顧清
- 《 生日三江石潭攜酒見過且以詩補壽六十次韻爲謝 》 —— [ 明 ] 顧清
- 《 和楊時望新居雜詠 》 —— [ 明 ] 顧清
- 《 有懷味苓賦詩未就閏八月廿三夜夢與誦之有所更定而不甚明瞭寤而足成 》 —— [ 明 ] 顧清
- 《 三疊東曙麻字韻 》 —— [ 明 ] 顧清
- 《 十二日至濟寧秦鳳山示和彭幸庵弔古諸作次韻八首淮陰侯祠 》 —— [ 明 ] 顧清
- 《 師邵每有詩督和甚急九和侍講嘗題其後曰立案而還之聞者大笑既用以賦詩債複次韻嘲之 》 —— [ 明 ] 顧清
- 《 頤浩辯公寄蓴菜瓜菹有別久不見渴心生塵之語因以爲韻作絕句八首寄謝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