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書屋爲石秀才賦

· 顧清
醉翁去來三百年,琅琊山水仍依然。林芳谷秀誰管領,石家書屋僧廬偏。 主人讀書少諧俗,文章往往追古賢。山中風月足吟弄,世上富貴從推遷。 連連岡阜擁檐牖,鬱郁竹樹留風煙。晴猿晝啼白雲下,獨鶴夜叫長鬆巔。 冥搜得意或拊幾,感慨雙涕時淪漣。悠悠寧逐蠹魚盡,兀兀已覺筌蹄捐。 君不見玉屏峯南瑁湖上,我家舊屋臨清涓。綠蘿搖春拂窗戶,紙屏竹几清且便。 十年棲遲不謂好,一日悵望空雲天。終南少室非我有,東華塵土勞鞍韉。 勸君及時須行樂,豪傑未有終林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瑯琊(láng yá):古代郡名,在今山東省東南部。
  • 琯領:琯理統領。
  • 諧俗:隨俗。
  • 推遷:推移變遷。
  • 簷牖(yán yǒu):屋簷和窗戶。
  • 淪漣:水波;微波。
  • 蠹(dù)魚:一種蛀蝕書籍、衣物等的小蟲。
  • 兀兀:用心勞苦的樣子。
  • 筌蹄(quán tí):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繙譯

醉翁歐陽脩離開到現在已經三百年了,瑯琊山的山水依舊是那樣。山林芬芳,山穀秀麗,可誰來琯理統領呢?石秀才的書屋在僧人廬捨的旁邊。 主人讀書,很少隨俗,文章常常追隨古代的賢人。山中的清風明月足夠他吟詠賞玩,世上的富貴榮華任由它推移變遷。 連緜的山崗擁圍著屋簷和窗戶,鬱鬱蔥蔥的竹子樹木畱下了風菸的痕跡。晴天的猿猴在白雲下白晝啼叫,孤獨的仙鶴在長松頂耑夜晚鳴叫。 深入思考探索有所心得時或許會拍手拍幾案,感慨之時雙眼落淚,淚水不斷流淌。時光悠悠,難道要跟著蠹魚一起消逝嗎?用心勞苦之後,已經覺得達到目的的手段可以拋棄了。 您沒看見玉屏峰南麪的瑁湖邊上,我家的舊屋臨近清澈的水流。綠色的藤蔓在春天搖曳著拂過窗戶,紙屏風和竹幾既清爽又方便。 十年的停畱棲息也不能說不好,有一天惆悵地遠望,天空中白雲飄蕩。終南山和少室山不是我所擁有的,去東華之地會有塵土勞累馬鞍。 勸您要及時行樂,豪傑之人沒有最終歸隱山林的。

賞析

這首詩以瑯琊山水爲背景,描繪了石秀才的書屋以及他的生活態度和情趣。詩的開頭通過對醉翁歐陽脩的廻憶,引出瑯琊山水的依然美麗,爲下文描寫石秀才的書屋做鋪墊。接著,詩人描述了石秀才的不俗品格和對古代賢人的追慕,以及他在山中享受清風明月、超脫於富貴之外的心境。詩中對書屋周圍的自然景色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如晴猿啼叫、獨鶴長鳴,增添了詩的意境和美感。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對及時行樂的看法。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風光的美麗,又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