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謙上人秋興七首

· 劉基
霜飛大野氣悽清,日落荒村少客行。 投筆班超空食肉,登樓王粲獨傷情。 海壖雨翳旌旗影,淮甸雲埋鼓角聲。 中夜起瞻天北極,鬢毛蕭颯憶神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謙上人:對某位僧人的尊稱。
  • 淒清:形容環境或氣氛冷清、淒涼。
  • 荒村:偏僻荒涼的村莊。
  • 投筆班超:典故,班超是東漢名將,曾投筆從戎,這裡比喻放棄文職投身軍旅。
  • 食肉:指享受高官厚祿。
  • 登樓王粲:王粲是東漢末年文學家,曾登樓作賦,表達憂國之情。
  • 海壖(ruán):海邊。
  • 淮甸:指淮河流域的平原。
  • 鼓角聲:戰鼓和號角的聲音,常用來象征戰爭。
  • 中夜:半夜。
  • 天北極:天空的正北方,古人認爲那裡是天帝的居所。
  • 鬢毛蕭颯:形容頭發稀疏、衰老。
  • 神京:指京城,這裡可能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繙譯

鞦霜覆蓋了大片田野,氣氛顯得格外淒涼,夕陽下,荒涼的村莊裡幾乎沒有行人。我像班超那樣投筆從戎,卻衹能空享高官厚祿,無法實現抱負;又像王粲那樣登樓遠望,獨自感傷國家的命運。海邊的雨遮蔽了旌旗的影子,淮河平原上的雲層掩埋了戰鼓和號角的聲音。半夜起身,仰望天空的正北方,我的頭發已經稀疏,心中不禁懷唸起京城的繁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天的淒涼景象,通過班超和王粲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個人抱負的無奈。詩中“霜飛大野”、“日落荒村”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荒涼、孤寂的氛圍,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國之情。末句“鬢毛蕭颯憶神京”更是以個人衰老之景,寄托了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憂慮和對往昔繁華的懷唸,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