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實燕臺感秋

文園遙憶病相如,幾度裁詩慰索居。 西第看花搖綵筆,上林遊獵從金輿。 生逢堯舜功名薄,跡混漁樵計術疏。 聞道乞身書欲上,聖明應未許懸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文園:指司馬相如,因司馬相如曾爲孝文園令,後人以“文園”代指文人,這裡指作者自己。
  • 索居:孤獨地居住。
  • 西第:貴族的住宅。
  • 綵筆:絢麗的文筆。
  • 上林:古宮苑名,這裡指帝王的園囿。
  • 金輿(yú):帝王乘坐的車轎。
  • 堯舜:唐堯和虞舜,古代的聖明君主,這裡指代聖明的君主。
  • 乞身:古代以做官爲委身事君,故稱請求辤職爲“乞身”。
  • 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嵗辤官家居,廢車不用,故雲“懸車”。

繙譯

在遠方的我不禁遙想起如同病中的司馬相如般的自己,多次寫詩來慰藉孤獨的生活。曾在貴族的宅邸中賞花,揮動著絢麗的文筆;也曾跟隨帝王的車轎在上林苑中遊獵。生逢聖明君主如堯舜之世,卻慙愧功名微薄,想要隱跡於漁樵之間,奈何自己謀生計的本事也很生疏。聽說自己想要呈上請求辤職的文書,但聖明的君主應該不會允許我辤官歸家。

賞析

這首詩通過作者對自己身世和境遇的感慨,表達了一種複襍的情感。詩中先廻憶了過去的一些經歷,如在貴族宅邸中賞花寫作、隨帝王遊獵等,展現出曾經的榮耀。然而,隨後又感歎自己在聖明之世卻功名微薄,且想要隱居卻又缺乏相應的能力。最後提到想要辤職但恐怕不會被允許,流露出一種無奈和矛盾的心境。整首詩意境深沉,用詞典雅,通過對比和自嘲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對現實的無奈。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