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季子祠
古木叢祠走狐兔,南北行人往來路。
墳前松樹摧折枝,猶是當時留劍處。
古來賢達何紛紛,生死交情只有君。
不獨片言輕尺璧,能將千乘等浮雲。
可憐祠下東流水,世事悠悠亦如此。
田竇相傾又一時,寧保升沉不相棄。
失路狂生笑向天,悲歌中夜思分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叢祠:建在叢林中的神廟。「祠」讀音爲「cí」。
- 賢達:指有才德、有聲望的人。
- 君:此處指季子。
- 片言:簡短的話語。
- 尺璧:直徑一尺的璧玉,極言其珍貴。「璧」讀音爲「bì」。
- 千乘:古代以四匹馬拉的兵車爲一乘,千乘常指帝王的兵車或國家的實力。「乘」讀音爲「shèng」。
- 浮雲:飄浮的雲彩,常比喻不值一提的事物。
翻譯
古老的樹木環繞着神廟,狐狸和兔子在其中穿梭,這裏是南北行人來來往往的道路。 墳墓前的松樹有折斷的樹枝,這裏仍然是當年季子留下寶劍的地方。 自古以來的賢能之士衆多,生死之交情只有您(季子)才擁有。 不單單是簡短的話語比直徑一尺的璧玉還珍貴,能夠將千乘之國視作浮雲般不在意。 可憐祠廟下方的向東流淌的水,世間的事情悠悠變化也如同這流水一般。 田蚡和竇嬰相互傾軋也只是一時的,怎能保證地位的升降變化中不相互拋棄呢。 迷失道路的狂放之人仰天大笑,在半夜悲歌中思念着知音(季子)。
賞析
這首詩圍繞季子祠展開,通過對季子祠周圍環境和歷史典故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真摯友情的讚美和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詩的前四句描繪了季子祠的景象以及其歷史意義,古木叢祠中狐兔出沒,增添了一種荒涼之感,而墳前松樹的摧折枝似乎在提醒人們這裏是季子留劍之處,引出對季子的懷念。
中間四句強調了季子的高尚品質,他的賢達和重情重義,與後面提到的田蚡和竇嬰的相互傾軋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真正的友情的珍貴和難得。
最後四句則借祠下東流水感慨世事悠悠,如同流水般變化無常,同時以田竇相傾的典故進一步說明世間人情的冷暖多變。而詩人作爲一個失路狂生,在悲歌中思念着像季子這樣的知音,流露出一種孤獨和無奈。
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用典恰當,富有歷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過李明府襲美書室同蔣少翼小酌 》 —— [ 明 ] 黎民表
- 《 命家僮於庭前雜蒔花木戲爲九絕 》 —— [ 明 ] 黎民表
- 《 蘇子川宅觀芍藥得枝字 》 —— [ 明 ] 黎民表
- 《 寒食前同童子鳴安茂卿僧普紀遊郊外 》 —— [ 明 ] 黎民表
- 《 答張儀仲陳伯求過北園草亭 》 —— [ 明 ] 黎民表
- 《 中秋傅遜之見過小樓 》 —— [ 明 ] 黎民表
- 《 送王元靜之建安幕 》 —— [ 明 ] 黎民表
- 《 得家報雲嶺外焦旱殊甚深有漁樵之憂賦此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