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明:指春天。
- 各天:各自的天空,比喻相隔遙遠。
- 頭顱:指人的頭部,這裡比喻自己。
- 雲樹:雲和樹,比喻遠方的景色。
- 飛鴻:飛翔的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消息。
- 朗水:清澈的水,這裡指書信中的文字清晰明了。
- 麗藻:美麗的文辤。
- 鬭春妍:爭春之美,比喻文辤的華麗。
- 蒼生:指百姓。
- 屬望:寄予希望。
- 蒲輪:古代指官員出巡時所乘的車,這裡比喻官員。
- 漢洞:漢代的洞府,比喻朝廷。
繙譯
一別春天已有十五年,各自的天空下消息全無,一片茫然。 相顧自己的頭顱,感到慙愧不已,因爲已非昔日模樣。 遠方的雲和樹勾起懷舊之情,倍感可憐。 幸好有飛鴻帶來了清澈如水的書信,喜悅地看到其中華美的文辤,爭春之美。 百姓們寄予希望的是誰呢?早晚會有官員的車輪出現在朝廷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久別友人的思唸以及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一別春明十五年”直接點出了時間的流逝,而“各天消息卻茫然”則表達了因距離遙遠而無法得知對方消息的無奈。後文通過“頭顱相顧慙非舊”和“雲樹興懷倍可憐”進一步抒發了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狀的感慨。最後兩句則寄寓了對未來的希望,期待有賢能的官員出現,爲百姓帶來福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黃公輔的深厚文學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