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王臺懷古二首用王李二子韻

· 黃佐
粵城秋日轉觚棱,與客登臺感廢興。 孤鳥迥隨雲影沒,野花寒帶露華凝。 樓船有路天低海,劍璽無蹤谷變陵。 留得當年歌舞地,斷猿清夜嘯煙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粵城:指廣州城。
  • 觚棱(gū léng):古代建築中的一種裝飾性屋脊,此處指城牆的輪廓。
  • (jiǒng):遠。
  • 露華:露水。
  • 樓船:古代大型戰船。
  • 劍璽:指古代帝王的劍和印璽,象徵權力。
  • 谷變陵:比喻世事變遷,山谷變爲陵墓,陵墓又變爲山谷。
  • 斷猿:指孤獨的猿猴。
  • 煙藤:纏繞在煙霧中的藤蔓。

翻譯

在廣州秋日的城牆上,我與友人一同登高,感慨着歷史的興衰。孤獨的鳥兒遠遠地隨着雲影消失,野花上寒露凝聚,顯得格外冷清。雖然有通往大海的戰船,但象徵權力的劍和印璽已無處尋覓,世事變遷,山谷變爲陵墓,陵墓又變爲山谷。只留下當年歌舞的遺址,孤獨的猿猴在清冷的夜晚對着煙霧中的藤蔓哀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秋日廣州城牆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沉感慨。詩中,「孤鳥迥隨雲影沒」和「野花寒帶露華凝」等句,以景寓情,抒發了詩人對往昔繁華的懷念與對現實荒涼的感慨。末句「斷猿清夜嘯煙藤」更是以淒涼的猿聲,象徵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哀愁,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思考。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