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絮衣:用柳絮做的衣服,比喻衣服輕薄。
- 粵臺:指廣東一帶的高臺。
- 木客:傳說中的山林精靈。
- 珠寺:指裝飾華麗的寺廟。
- 薇蕨:一種野生植物,常用來象徵隱士的生活。
- 簪弁:古代官員的頭飾,代指官職。
- 漁釣:釣魚,常用來象徵隱居生活。
- 浩浩:形容水勢浩大,這裏形容歌聲或心情的寬廣。
- 明月磯:月光下的岩石或岸邊。
翻譯
東風輕輕吹動着輕薄的柳絮衣,我沉醉其中,並不憂慮生活的貧微。廣東的高臺上雲朗風清,山林中的精靈在呼嘯;華麗的寺廟裏花兒盛開,江邊的燕子在飛翔。山川似乎懷有深深的憂恨,天空像是在籠罩着它們;薇蕨靜靜地生長,春天自然地照耀着它們。我已經拋棄了官職,追隨漁夫去釣魚,心情寬廣地放聲歌唱,在月光下的岩石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暮春時節的醉遊景象,通過東風、柳絮、高臺、寺廟、山川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東風飄飄吹絮衣」一句,以輕盈的筆觸勾勒出春天的氣息,而「已拋簪弁逐漁釣」則彰顯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高潔情懷。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